心血管保健諮詢網


腎衰竭-原因症狀及飲食治療



腎臟功能不好就是所謂的「腎衰竭」,又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慢性指的是腎臟功能下降至大約60%以下持續三個月以上,同時在腎臟超音波大多可以看到腎臟萎縮,表示腎臟功能已經受損,只剩下不到60%的功能了。如果不加以注意,腎臟功能就有可能越變越壞,最後進入到「尿毒症」的階段,這時可能就要開始洗腎治療了。

急性腎衰竭可發生在失血過多、嚴重腎臟感染或其他各種腎臟疾病時,腎臟會突然失去正常功能,但通常在治療後可恢復正常。慢性意指腎臟組織已損壞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通常是數月或數年,許多人在剛開始未能察覺,直到腎臟受損已超過百分之十七以上才被發覺。即使早期發現(由血液或尿液檢查),通常也無法治療,但早期治療(飲食及藥物)可以減緩發展為末期腎臟病的速度。

腎衰竭原因及相關症狀有哪些?

慢性腎衰竭是不可逆的疾病,最後會因腎元受破壞,功能喪失而進入末期腎病。由於腎臟不能有效排除體內廢物及多餘水份,因此,廢物便堆積在體內及血液,造成水份電解質的不平衡,如果不立即接受透析治療,將會引發致命的危險。原因包括了引起急性腎衰竭的原因,另外,尚有許多疾病常會引起腎臟衰竭,分別為腎絲球腎炎、多囊腎、高血壓及糖尿病。

慢性一開始大多沒有什麼症狀,頂多會有輕微腳腫、頭暈、身體不適或是食慾不佳的情形,所以很多人都會忽略它。等到腎功能嚴重下降時才會有明顯症狀出現,像是噁心嘔吐、嚴重貧血、水腫、呼吸喘、或是嘴巴有尿騷味、皮膚癢、睡不著等,一旦這些尿毒症的症狀出現,通常都需要開始進行洗腎治療,否則體內累積的毒素會不停的殘害身體,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

很多疾病和藥物都會影響腎功能,像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肝硬化或是自體免疫性疾病﹔還有大多數的止痛藥或是某些抗生素,以及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有這些慢性病或是習慣服用藥物的人,一定要定期追蹤腎功能,或是在腎功能變差時,就要尋求腎臟科醫師的意見,使用正確的方法保護腎臟,避免腎功能不斷的變壞。腎疾病常見的症狀包含:

  1. 若顯著蛋白尿出現,則為不可逆變化,此時只可以嚴格的血壓控制來延緩腎功能惡化。
  2. 腎功能若持續惡化即會產生慢性腎衰竭。常見的症狀除了蛋白尿外,還有高血壓、血尿、水腫、排尿困難、尿量減少,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
  3. 當腎臟功能剩下20%或以下時,症狀更是明顯,包括: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全身倦怠、皮膚癢、抽慉、臉色蒼白、口腔有尿味。

腎衰竭治療及飲食禁忌注意事項

在台灣,慢性腎衰竭及尿毒症最常見的原因是慢性腎小球腎炎(如順水),第二是糖尿病(如罔腰),第三則是高血壓,但不管什麼原因,一旦血清肌酸酐大於正常值,就表示病人的腎臟功能只剩下不到一半,而且每一個病人腎功能惡化的速度都是固定的,但是若病人像此二人一樣不規則服藥,而去服用偏方的話,則速度會變快,反之若病人與醫師合作且治療得當,則速度會變慢,甚至可能慢到數十年才變成尿毒症,亦即該病人在有生之年都不需要洗腎,因此就腎臟科醫師的眼光看起來,該病人已經可以算是「痊癒」了。

究竟有什麼治療方法這麼神奇而可以使慢性腎衰竭病人免於洗腎呢?這得歸功於最近基礎及臨床醫學的進步,已經使這種醫生以前認為遲早「一定要」洗腎 的疾病的治療露出一線曙光了,因此此種病應早期去看腎臟專科醫師,並與醫療人員密切配合,如此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畢竟病人若能不需要洗腎,則對國家、社會、家庭及個人都是一個很大的幫助的。

  1. 避免下列可能惡化腎功能的因素:例如濫用藥物(類固醇、感冒藥水、止痛劑、X光對比劑、某些抗生素、不明來歷的藥物等)、脫水、心臟衰竭、低血壓或休克、泌尿道阻塞、感染、電解質不平衡等。
  2. 低蛋白質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6公克的高生理價質蛋白質(如:動物性蛋白質、蛋、乳等)。
  3. 若有高血壓、心臟衰竭或嚴重水腫,則必須攝取低鹽飲食(每天3公克食鹽),但若無這些情形,則鹽份的攝取量就必須依據病人每天尿液的鹽份排泄量來決定,因此坊間傳言的「腎臟病病人必須吃低鹽飲食」是不對的。
  4. 若有少尿(尿液每天少於500毫升)及嚴重腎衰竭,則必須攝取低鉀飲食。 
  5. 治療原發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及免疫性腎小球腎炎等。
  6. 嚴格控制高血壓:若蛋白尿每天大於2公克,則治療目標為125/75mmHg,若蛋白尿每天少於2公克,則治療目標為130/85mmHg。
  7. 若尚未嚴重腎衰竭(例如:血清肌酸酐小於4mg/dl),則可以使用血管張力素轉換脢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第一型受器抑制劑治療。
  8. 降低蛋白尿:控制高血壓及血管張力素轉換脢抑制劑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慢性腎衰竭的治療在最近幾年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醫學界對於此症也不像以前那麼悲觀了,現在的腎臟科醫師已經可以更積極的治療這些病人,如果能再加上病人本身高度的合作,則本文題目的答案應該是肯定。 

腎臟病  腎結石  腎衰竭  洗腎  腎虧 

心血管保健諮詢網